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会徽公布
发布时间:2007-11-19 00:00:00编辑:阅读()
本着立足中国气派、山东特色、全运特色、为全运会留下宝贵文化遗产的原则,组委会组织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对会徽参选作品进行了认真评选。初评工作于2007年9月27日进行,共选出了100件作品。10月10日,来自北京、上海、陕西以及省内的10位平面设计专家,再次汇聚济南,展开会徽复评工作。他们当中,有北京奥组委形象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何洁,有北京奥运会奖牌主创人员之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肖勇。
复评采取入围评选评选的方式,最终有10件作品入围。在此基础上,专家又通过充分酝酿、讨论,从中选出两件作为送审作品。与此同时,专家还对这两件送审作品提出了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并由组委会及时反馈给了设计者。经过设计者精益求精的反复修改,并报请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最后审定,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孙大刚等集体创作的“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图案最终被选定为十一运会会徽的主导方案。这一过程,可以说不仅凝聚了设计者的心血和智慧,也集中了10位专家的真知灼见。
面对社会各界扑面而来的热情,确保评审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成为摆在组织者面前的头等大事。组委会邀请山东省济南市鲁源公证处的公证人员,对应征作品的拆封、登记、编号以及会徽评选工作进行了全程公证。
专家认为,十一运会会徽图案特点鲜明,内涵丰富,现代感强,突破了以往运动会会徽常用的数字形象和地域概念,是体育活动形象设计艺术的一次创新。何洁表示,这个会徽所包涵的参与、活力、热情、吉祥等元素,就是对第十一届全运会最美好的祝福。
孙大刚的这个创作团队共有6人,其他5名成员为孙傲、王晓峰、唐国峻、张培源和刘则延。他们年龄最大的不过37岁,最小的才20岁多一点。早在得知山东成功申办第十一届全运会之后,他们就为了会徽设计这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为了寻求十一运会会徽设计的最佳创意,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们不仅查阅了大量资料,还到省内外多个地方进行了实地考察。作品初稿出来后,他们又借鉴吸收了大量学者专家的指导和建议,不断对作品进行修改,甚至是推倒重来。“我们的作品,就是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否定、不断修改,一点一点引申出来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这样一个目标:要让我们的作品鲜活出炉出中国文化特别是山东文化底蕴,走在时代前列,同时还要对以往的会徽作品有所突破。”孙大刚说。
十一运会会徽解读
十一运会会徽取名为“和谐中华、活力山东”。会徽图案特点鲜明、风格独特、内涵丰富。会徽以“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图形中含有多种运动项目,形态之间相互穿插、相互融合、和谐共存,体现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精神和理念;同时,以“运动人形”作为会徽主形态,充分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时代特点。
会徽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字小篆中繁体“中华”的“华”字,代表此次运动会是全中国人民的一次体育盛会;同时,会徽由11个运动人形组成,其中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个运动人形的组合,在点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同时还具有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会徽整体图形创意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同心结”的概念,寓意此次全运会将是一次“团结、和谐、圆满”的体育盛会!
会徽设计方案在相对单纯元素基础上进行视觉的整合延伸,虽是多个单元的组合却将含义体现得更加集中,语言更加生动精练,形象更加现代,是大型运动会LOGO标志设计的一个新突破;图案突出的特点是将山东文化与全运会宗旨融合一体,并不刻意强调地域和数字概念,而是宏观鲜活出炉全国运动会的更高指向。同时,形象的突破也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了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不断开放发展的新山东形象,鲜活出炉了山东的活力和胸怀。运动人形和泉水喷涌的结合处理,给人热烈和激情的感受,让人们感受着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这一盛会的理想氛围。
会徽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具有山东文化传统特色的特征元素,延展出“和谐中华、活力山东”的寓意。会徽中的几何形构成元素来源于山东济南出土的战国时期“错绿松石铜豆”上的“几何勾连雷纹”和西汉时期“规矩纹铜镜”上的规矩纹饰,文化内涵深厚;会徽选用的色彩取材于山东传统木版年画中的颜色,蕴含了山东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其中的“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还分别代表了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五环色彩,将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给予延伸;同时,会徽表现手法轻松、活泼、现代,既体现了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又表现出现代山东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欢迎各方友人齐来汇聚的活力山东新形象!
关键字词:
上一篇:十一运会徽诞生近期即将公布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