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25周年标志设计比赛三甲解读
发布时间:2016-12-19 00:00:00编辑:阅读()
-
磨炼:你的问题里包涵两个方面,一方面,不是全世界的人都是你的目标用户,要定位好目标用户;另一方面,需要用他们接受的方式和他们沟通。举个例子,MP3刚被研发出来的时候,设计了不同的处理器,如果直接用工程师语言输出,用户是无法理解的。当苹果一代MP3出来的时候,它的宣传口号是“一个能把1000多首歌装进你牛仔裤的播放器”。 陈珈: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品牌的看法完全不同。首先,我同意磨炼老师刚刚所说的,目标用户可能不反感品牌溢价。相反,在这个温饱不是问题的时代,他们可能需要这种溢价,需要品牌满足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关于高仿的问题,在这个知识产权还不太严格的时代,很多大品牌并不介意抄袭,相反,他们觉得这体现了品牌的影响力,他们会用更多新产品对应抄袭。 陈丹:有一句广告语,“从来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可以积极地看待抄袭。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流行山东出品的酒,后来张裕葡萄酒庄出了证明,说这个专利民国时候就是他们的,把这个专利收回。现在喝这种酒的人反而少了。 Q4: 我是一个文字创作者,有一些工作需要和他们沟通。我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和这些才华横溢、有自己独特想法的设计师更好地沟通,从而做好文字方面的配合宣传? 陈珈:这个问题我在设计公司确实碰到过,公司分设计和文案,文案工作者确实没有学过设计。一个解决方法是让自己也成为一个艺术家,看谁对理念的东西更有有感性的触碰。至少自己是一个创意的梳理者,最好把自己也定义为创作者,以合作伙伴的关系沟通。 磨炼:我觉得要分两个层面讲,从宏观层面讲,首先要双方要找共同理解的语境沟通。举个例子,我在韩国的时候,遇上禽流感,不想吃鸡肉,但是服务员听不懂我说的话。于是我在纸上画了一只鸡,划上叉号,他就懂了。从微观上讲,同事间要建立起互相关爱、尊重的关系。另外,陈老师讲了设计师一般都有同理心的特性,当双方都在为一件事努力的时候,双方可以抛出自己的角度。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文字创作者可能会越来越理解设计师,设计师也会越来越理解文字创作者。可以关注下设计师的生活状态,去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 陈丹:有时候设计师可能会做得比较过,跟着心走,从产品本身出发,你告诉他产品应该是怎么样的,设计师也会听你的。 PS:据说,这次大赛评选组委大大们有幸邀请和采访到了几位独具特色的员工代表作为大众评委。他们有些陪碧桂园走过了10多年;有些牵着碧桂园的手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而有些,正为25年的征程投入着青春与激情。看到了这一幅幅25周年设计作品他们都说了什么?. http://mp.weixin.qq.com/s?src=3×tamp=1482133975&ver=1&signature=GZVUEP-J2AnIPbNTKQRFlQGCsXNOX-34KlRco2UOTFgOJxwZilS8aMhLs*vYJQQlSz2EKAme-QkCszOt-wxf3VtP4SaPjWaSNO8qDkn1SBdaErxCRZrH08n3FmURzy0qpdBNFPU4z20Hw8lF7wsIVdVf4qu39AMOunAouSlbqyo=
关键字词: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