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将于6月18-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自2024年12月启动BIBF视觉形象应用设计全球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海内外3000余位设计师的热情咨询与各大专业院校的近百件报名投稿,获得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在此,组委会向所有参与者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各位的艺术智慧与创作热忱,为展会注入了蓬勃生机! 本次视觉形象设计征集秉承“延续国际艺术元素,呈现更多风格、更新创意、更高审美”的理念,设计师们通过精妙构图与创新表达,将展会的文化内核转化为独具匠心的视觉语言。获奖作品不仅以符号解构、色彩叙事、形态隐喻等艺术手法构建了专业审美体系,更精准诠释了“以书为媒,文明互鉴”的展会宗旨,实现了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深度契合。 经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办公室统筹组织,由相关领域专家从原创性、传播性、延展性等多维度进行严格评审,最终评选获奖方案如下: 一等奖 向下滑动查看 设计理念: 本设计主视觉的灵感来源于书页翻动过程中互相叠压的形态。取“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山与海的物象为设计导向,与此形态结合为充满中式美学的视觉图形,以诗意化的设计语言表达阅览图书之感:沉醉图海之中方寸可游万水千山,博览群书之间霎时遍晓古往今来。标志设计基于主视觉书页叠压理念,变曲为直,化实为虚,使两书角穿插组合为数字“31”的形态。 创作团队: 艺术总监:赵璐 美术指导:黄林、方美乔 获奖人:张卓 设计师简介: 张卓,鲁迅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研究生在读。作品曾获得A’Design Award亚军入围、KTK靳埭强设计奖入围、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等。 二等奖 向下滑动查看 设计理念: 主视觉设计以书籍的多元形态为灵感,将其转化为象征人格特质的“书籍发型”。人物发型由BIBF字母构成,五官亦融入品牌符号变形,构建书籍与人共生的视觉隐喻。每一款发型对应一种阅读状态,通过拟人化表达传递书籍对思想与个性的塑造力,最终形成兼具文化厚度与传播延展性的品牌视觉系统。 创作团队: 艺术总监:赵璐 美术指导:黄林、方美乔 获奖人:彭心语 设计师简介: 彭心语,鲁迅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研究生在读。涉及插画、数字艺术、品牌设计等领域。作品曾获得Pentawards世界包装设计大奖金奖、A’Design Award银奖、入选2023年佛罗伦萨双年展、十六届中国之星金奖、13届大广赛国家一等奖、2022年金犊奖金奖、英国生态设计奖金奖、白金创意铜奖、入选全国青年平面设计作品展等。 三等奖 向下滑动查看 设计理念: 主视觉设计以“书”为核心创意元素,巧妙运用“翻开”的动态意象,通过多角度翻开的书本组合形成数字“31”与字母“BIBF”,直观呈现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第三十一届的届次特征与品牌标识。翻卷的书页象征知识的启封与思想碰撞,书本形态的多元重组暗喻文化交融的无限可能。整体设计在抽象几何造型中融入现代美学语言,展现博览会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知识传播的核心价值。 创作团队: 艺术总监:赵璐 美术指导:黄林、方美乔 获奖人:李卓 设计师简介: 李卓,鲁迅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研究生在读。作品曾获白金创意国际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入围奖,亚洲波浪艺术奖佳作奖,香港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 所有获奖者均可获得BIBF官方荣誉证书及奖金。入选设计将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后,作为主视觉及相关延伸物料设计元素应用于本届展会导视系统、数字平台及文创衍生品开发等。 特别鸣谢各专业机构与设计师团队的积极参与。每一份投稿皆为对BIBF理念的独特诠释,每一份方案都在以新鲜视角拓展设计表达的边界。 经组委会审议,特向以下单位颁发 “最佳组织奖”以彰其贡献: 鲁迅美术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一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图书盛会,既需思想碰撞产生的的创意火花,更离不开行业同仁的协同共创。在此,谨向所有参赛机构及设计师致谢!期待以此次主视觉设计征集活动为契机,与出版、设计等相关领域携手搭建多元文化对话平台,让书籍的力量通过创新设计实现跨时空共振,揭开2025年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精彩序幕。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5vKQv2YazWegMnryF5Io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