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起,硕果盈,医派传承启新境。为彰显常熟中医药文化特色,提升虞山医派品牌形象,增强影响力和辨识度,常熟市中医院联合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虞山医学研究所、常熟市中医学会、常熟市虞山医派研究会于2025年4月上旬开始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虞山医学研究所&常熟中医药博物馆LOGO设计方案,共收到70件原创设计作品。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审专家组根据每个LOGO的整体风格、色彩运用、设计理念及创新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经过初评、复评等多轮严格筛选,评选出了16件优秀入围作品。 虞山医学研究所&常熟中医药博物馆LOGO正式出炉! 虞山医学研究所LOGO 《史记·周本纪》载“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西周太王古公次子虞仲,察父意欲传位圣孙姬昌(周文王),让贤南奔吴地,即今常熟、无锡一带。西周贤者虞仲为吴越之地带来了文明曙光和礼让之德,为虞山文化的构建铺就了亮丽底色。 标识以古雅“虞”字为视觉载体,点明虞山地域特点,有机融入具有医疗象征的“十”字,体现“虞山医学研究所”的医学意义以及和“常熟市中医院”的密切联系。主体色彩选用凝练厚重的朱砂红,源自虞山朱砂赭石洞色调。此色系元代虞山画派大师黄公望首创,代表其“浅绛山水”的美学风格。朱砂灼灼,既呼应虞仲南奔的赤子肝胆,亦映照医者“丹心济世”的至高使命。标识整体取法中国传统印章形制,印章自古为信诺与权威的象征,契合医学研究机构严谨、专业的特性。“虞山医派”四字由常熟当代书法篆刻家吴苇先生(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虞山印社社长、“非遗”传承人)亲笔题写,其庄重形貌更赋予标识深厚的艺术底蕴。 虞山之名,起于贤者让国之德;医派之魂,成于仁者济世之心。整体标识致敬虞仲,传承黄公,镌刻艺术,融合虞山医派、画派和印派元素,体现出虞山文化流派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核和相互交融繁盛。 常熟中医药博物馆LOGO 本标识以汉字"常"为设计母体,通过三重意象转化构建中医药文化符号,构建出凝聚千年中医药智慧与常熟地域精神的视觉图腾。标志整体轮廓脱胎于中华礼器“鼎”的庄重造型,象征中医药文化如鼎足般坚实厚重、传承不息的千年根基。其对称布局展现沉稳与坚实的结构,体现博物馆作为中医药文明守护者的学术权威与历史担当,传递“鼎立千秋”的文化自信。“常”字中部笔画经艺术提炼,化为中医经典葫芦符号,既是中医“悬壶济世”的标志,也体现了“药食同源”的中医理念。设计在创新中坚守“常”字本源架构,既点明常熟地域特色,亦昭示中医药文化守正持恒的永恒价值。 整体设计以洗练的线条勾勒深厚内涵,于方寸间融汇器物之庄、仁术之慈、中医之衡,彰显“鼎承古今、壶济苍生、常守中和”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气质。标志不仅是博物馆的视觉标识,更是向世界讲述中医药文明的东方叙事。 虞山医学研究所入围作品 研究所.png 常熟中医药博物馆入围作品 博物馆.png 感谢所有参赛者对虞山医派传承创新发展工作的支持与关注!这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的诞生,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它根植于虞山脚下深厚的历史沃土,凝萃了历代先贤的智慧与仁心;它亦面向未来,以简洁现代的笔触,勾勒出医派守正创新、开放包容的新篇章。自此,秋色为凭,徽印为证,虞山医派,启航新程。一枚永恒的印记,从此将见证虞山医派传承岐黄仁术、服务桑梓、惠泽百姓的每一步历程。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1XHUW4fJI7PoH861lHBK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