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开放、平等、公益之精神,促进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继续发挥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的激励作用,本论坛将于2025年3月启动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评选活动,评奖结果将于2025年6月中旬公布,颁奖仪式将于2025年7月8日-9日在浙江温州举行。 评选具体办法如下: 一、参加资格:凡国内各大院校、研究机构的在籍学生,包括本年度的应届毕业生,均可参加。 二、征文截止时间:2025年5月31日 三、征文专用邮箱:wendaminsu2025@163.com 四、征文注意事项 (一)本届论坛评奖将分民俗学组和民间文学组。应征稿件必须是尚未公开发表的以中文写作的民俗学、民间文学论文,学术随笔、田野调查手记等不在评选之列。 (二)请在投稿邮件的主题栏使用统一格式:“[青年论坛奖征文]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学科组别”。 (三)请在征文首页的左上角标明:作者姓名、简介和联系方式(电话、邮箱)。 (四)恪守学术道德。请在征文末页附个人签字的“原创性声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署名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签名: 2025年月日 五、征文规定 (一)应征稿件必须是尚未正式刊登、尚未发表过的论文。若已经发表,一经发现,立刻取消其参评资格,已获奖者撤销奖项,追回奖金;并将其行为公诸论坛。 (二)请恪守学术道德。所有论文将进行查重,凡抄袭他人论文、盗用他人调查材料者,一经发现,立刻取消其参评资格,已获奖者撤销奖项,追回奖金,并将其行为公诸论坛。 (三)征文不设主题,只要与民间文化、民间文学研究相关的论文,均可参加(见上述“说明”)。字数以二万字为上限;若超过,取消参评资格。每位作者限投一篇,多者不予参评。 (四)参评稿件必须是规范的学术论文。学术随笔、田野调查手记等不在评选之列。 (五)征文请用中文写作,投稿请以电子邮件方式寄至指定信箱,寄往其他邮箱的稿件均不予受理。 (六)来稿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1.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及结构式和公式)。 2.使用作者真实姓名。评选时统一匿名处理。 3.摘要(以中文写作,力求简洁、准确,不超过300字)。 4.关键词(选取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术语3—5个,两个术语之间以分号隔开)。 5.注释(采取随页注方式,注释的序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或用阿拉伯数字加圆圈,如①②③······,置于引用文字或要说明文字的右上方)。 6.正文。 7.参考文献(凡在注释中已出现的书目不再列入)。 8.作者简介。书写格式为: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就读学校,研读方向,所在城市,邮政编码。如:XXX(1980—),女,苗族,贵州镇远人,云南大学中文系2003级硕士生,民间文学方向(云南昆明650031)。 9.联系方式(包括联系手机电话、电子邮箱)。 六、奖励办法 (一)经过资格审查的参赛论文,按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组别分别评出“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总获奖人数10名;民俗学组与民间文学组各自获奖名额,视报名参赛论文数而定)。 (二)每篇获奖论文奖励人民币2000元。 (三)获奖论文将推荐至相关学术刊物发表。 (四)根据征文情况,设一定数量的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征文特别评审奖。获奖者除没有奖金外,其他待遇与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得者相同。 七、评选办法 (一)设立专门的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委员一般应具备副高以上职称;为保证评奖结果的公平性,评审委员会人员名单将与评选结果同时公布。 (二)征文截止日后,每位评委对参评论文进行打分,并交由秘书处汇总计分,并提请召集人审核。最后由论坛召集人召集全体委员评出获奖论文。 (三)获奖名单将在2025年6月中旬于中国民俗学网的“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专栏公布。 (四)获奖者自然获得参加第二十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5年会的资格。 八、其他说明 1.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与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相隔两届,二者在征文上不冲突,前者须围绕论坛主题撰写,后者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围绕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撰写,但鼓励围绕论坛主题撰写。 2.本活动未尽之事宜,将于中国民俗学网的“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专栏另行公告。 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https://mp.weixin.qq.com/s/0-lKUDj64SSDRD_NnG4d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