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记录非遗,文化浸润人心。10月15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首届“锦华奖”非遗影像作品推优展映颁奖大会在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金牛校区隆重举行。322部影片申报参赛、45部影片入围,8部获奖影片终于尘埃落定。本次影展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新作、佳作迭出,汇聚了新时代非遗影像新力量。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本次影展旨在展示传播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影像连接非遗世界,搭建非遗影像交流互鉴的纽带和桥梁,促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活动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非遗影像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关注,得到了众多媒体的报道和宣传,许多行业领导和专家学者也前往打卡。经过全国征集和专家评选,大量情感充沛、打动人心的非遗影像作品脱颖而出,记录反映了新时代中国非遗的创新实践,荟萃光影照亮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互鉴之桥。
活动自2023年6月10日起对外征片启动到9月10日截止,共收到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部分高校、非遗保护中心、影视公司和主流媒体等单位和个人参送的作品计322部,其中不乏已在国内外获得多个大奖的非遗影像作品前来参展。
45部入围影片献礼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分别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大学和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分别公开展映。本次颁奖典礼上,六个分论坛展映负责人分享了观影和讨论情况。他们普遍认为,通过多形式、多样态、多文化的非遗影像作品的汇集与展映,精进创作
颁奖仪式前,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原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刚,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广西民族志电影与非遗影像策展人麦西,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孙健等行业实践者与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靖江,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君健,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锦以及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广宇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者一道,围绕“非遗影像二十年”的主题,从不同维度诠释了当代中国非遗影像的强劲生命力和创新实践。
在首届“锦华奖”非遗影像作品推优展映颁奖大会上,《白蛇传•情》《骂社火》《活着唱着》《浮世一声》《犁春牛》《此生一戏》《有戏》《牡帕密帕-李扎倮》等八部作品最终摘得最佳纪录长片奖、最佳剧情长片奖、最佳纪录短片奖、最佳学生作品奖、最佳非遗传承人口述奖、最佳传播奖的桂冠。
颁奖仪式后,四川人文影像研究院的成立给非遗影像发展带来了更多期待。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非遗影像记录与传播专委会主任罗思教授表示,川影发挥自身一流影视学科专业集群优势,依托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非遗影像记录与传播专委会资源,成立四川人文影像研究院。她强调,四川人文影像研究院将围绕非遗影像、户外影像、数字影像等主要研究方向,推动资源整合、学科融合、渗透和交叉,汇聚人才,实现一批科研成果、影视作品、文旅项目落地,打造学校学科建设发展中一个新的高起点、高规格的研究高地与平台,赋能非遗传承保护与创作发展。
据悉,本次大会由中国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四川师范大学艺术研究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主办,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四川民族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等协办,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专委会、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非遗影像记录与传播专委会作为学术支持单位参与整个活动的全程。
https://mp.weixin.qq.com/s/WJ_Z6LWGtpOsUHHDGNiz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