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元 西津渡网站页面有奖设计公告
发布时间:2014-09-02 00:00:00编辑:阅读()
金山网讯 西津渡始成于三国,唐代起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距今约1400年历史,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发生过众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重大历史事件。街区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保存着自唐朝以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成片的传统民居,是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渡历史街区。街区内有世界创建最早的江上救助组织--“救生会”遗址、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元代过街喇嘛塔--“昭关石塔”、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租界西洋建筑群--“英国领事馆”等。 自1998年以来,镇江市政府以“弘扬津渡文化”为宗旨,以“传承历史文脉,复兴街区风貌,提升街区功能”为主要目标,着手街区的修缮保护和开发建设,以提高街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保存街区历史人文风情,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街区充分体现着津渡文化、租界文化、民国文化和工业文化4个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层,展示着城市个性风貌,反映着城市发展脉络,是城市文化特色最集中的体现,被中国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赞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2008年4月28日,西津渡一期小码头街传统商贸街开街;2009年10月1日西津渡二期老码头文化园开园。2010年西津渡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世博体验之旅示范点”前20名。完成了三十集电视剧《西津渡》拍摄及发行工作,《西津渡》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并获江苏省电视剧“金凤凰奖”。2013年,西津渡文化产业集聚区列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新核定名单。2014年入选“青奥之旅”推荐接待景区、镇江市服务名牌。与镇江文广集团合作,共同打造品牌“HIFI西津渡”,迄今已举办五届。引进旅游企业近90家,园区新增就业人数1000余人。经过10多年的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西津渡文化产业园区目前已初具规模,也逐渐得到了各界认可,成为市民文化休闲、游客观光度假的集聚地,镇江城市文化旅游新“名片”。
随着西津渡景区的发展,旅游咨询渠道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景区旅游网站的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景区宣传营销工作的重要措施。www.xijindu.com.cn是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的唯一官方站点,由西津渡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网站定位为景区宣传、电子商务、旅游信息交流的网上媒介平台。
为进一步展现景区资讯、更方便用户浏览及使用,现向社会公开征集西津渡门户网站改版的首页页面创意方案。网站以全面信息服务为手段,突出信息提供、资源共享和网上营销职能,目标是建成集旅游营销、招商引资、信息发布为一体且具有视频、音频、图文等多功能资源共享的旅游门户网站。
一、征集内容及设计要求:
1、西津渡网站首页设计: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要求体现“景点风貌、电子商务、互动服务”等功能的区域划分,每个功能区的内容应围绕游客关注的热点需求进行设计;网站栏目设置应简洁、清晰,页面风格整洁、主次分明、布局合理。
2、网站功能的实现:景区全景图、景点的展示;电子商务平台功能(门票预订、餐饮预订、住宿预订;在线支付功能);游客互动功能;景区动态发布;多语种支持等。
3、制作软件不限,图片格式以JPG、PNG、PSD等均可;入围作品必须提供作品源文件,并标明所用的工作平台及设计软件。
二、征集时间:2014年8月29日始至2014年9月20日止。
三、应征方式
应征作品仅接受电子稿件,投稿人将作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78207352@qq.com,注明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并在标题注明“网页征集”。
联系人:蔡庆来,联系电话:13505282868。
四、评选方式
承办单位邀请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组成网站创意方案评审组,负责对应征方案进行评审,评出入围奖4名;选定唯一优秀的创意方案作为西津渡景区门户网站页面创意方案。
五、奖项办法
此次征集活动共设两个奖励等次:
优秀奖(1名):奖金5000元。
入围奖(3名):价值各1000元的奖品。
六、入围创意方案著作权说明
入选创意方案的著作权、其涉及的所有权、修改权和使用权均归征集单位,创作者不得再在其他任何地方发表、使用。
西津渡历史街区的历史沿革和历史文化价值
一、西津渡历史街区的历史沿革和历史文化价值
1、街区因渡而生、历史存续久远
街区既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又是镇江的 “历史文化博览区”。街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城区西北部,北濒长江,南临云台山,西起玉山大码头,中心轴线1800米,环绕云台山沿小码头街由西向东转南延伸至伯先路、京几路到中山北路口,保护规划面积约52公顷,厚载着自唐朝以来1300多年的历史遗存。
街区因渡而生,城市因渡而发展。史载西津渡形成于三国时代,至唐代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当年,这里千帆入津、商贾云集、寺观林立、民居错落、层峦耸翠、飞阁流丹。一直以来,西津渡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作为人流物流集散港口的功能,西津渡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还在发挥作用。2003年底,镇江市区内连接渡口到沪宁线的市区铁路停止运行,渡口的历史才算终结。街区的一切,无论建筑、宗教、文化、租界、还是民俗、风物,都是因渡而生,靠江而兴。城市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沿江向东、向南递进的演变过程,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外”(即西城区)都是镇江的城市中心区。及至今天,街区内民居虽然年久失修、功能缺失,居民仍然在其中居住;历史文化遗产有些已经成为遗址,还在为我们利用,发挥着能够发挥的功用。如果说镇江六朝文化的标志是南山读书台、招隐寺,三国文化主要看甘露寺、铁瓮城,那么,西津渡街区则是活生生地记录了唐宋以来的镇江城市发展的历史。
历经1300多年的发展,众多的历史遗存,横向,展示着镇江宽广而深厚的阅历;纵向,记载着城市的史脉与传承。从小码头上街,脚下是印刻着千年轮迹的石板,身旁是古色古香的老宅民居,耳畔是随江风而来的唐诗宋词,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了历史。从西券门“层峦耸翠”到东券门“同登觉路”77米长的街道,一眼看过唐宋元明清千年历史长河。著名的历史遗存有唐代的渡口客栈—小山楼遗址,宋代的铁柱宫遗址,元代的昭关石塔(国家级文保单位),成立于宋、延伸至民国初年、世界上成立最早的救生会,传承久远、行旅商贾祈求平安、顶礼膜拜的观音洞。古街尽头,特别是镇江博物馆(原英国领事馆,国家级文保单位),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领馆和租界之一,见证了镇江作为最早开埠口岸的历史。伯先路两侧,印入眼帘的又是风格迥异的民国建筑群:蒋(介石)宋(美龄)订婚的江南饭店(原蒋怀仁诊所),广肇公所,于右任题字的“镇江商会”,为纪念民主革命先驱赵伯先而建的“伯先公园”,“五卅”演讲厅。街区内还有大量清末民初的江南民居,以及众多因渡而生的古老传说、民俗风情和传奇人物。众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承载了许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宗教等的重大历史事件,使街区成为镇江“看得见的历史”。
2、多元聚合、主题明确、独具特色的“津渡文化”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厚载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汇聚成保护更新工程的核心价值取向----津渡文化。因渡而生,靠江而兴的街区,各种社会现象和文化要素汇聚一起,凝练、升华,形成了以济渡救生、平安和谐为核心价值的津渡文化。罗哲文先生题写“中国古渡博物馆—西津渡”,实际上是用津渡文化来统领西津渡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存,来概括西津渡人文的和自然的历史遗产,起到提纲携领,纲举目张的作用。中国有很多古代渡口,但是很少有古代渡口沿用至今而具有久远的历史;中国很多古代渡口都有过历史街区,但是很少有渡口街区风貌保存如此完好;中国有很多历史街区,但很少有历史街区像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这样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津渡文化是这个街区延伸至今、保存至善、秀丽至美的生命之源。
津渡文化是多种文化元素和风格的聚合。古渡文化是津渡文化的基础和前提。自古以来,西津渡就是南北交通咽喉,服务于军事、商旅客货;也是皇家驿道,运送官差、皇粮国税。由此衍生出西津渡的各种文化现象。以义渡局、救生会为载体、以义渡救生为内核的慈善文化,是津渡文化的最为重要的组成,自宋代以来历有传承。成立于清代的镇江救生会是世界上最早的民间救生组织。行旅经商、家居生活,平安和谐是第一要义。在古代交通工具简陋、防灾避害缺少有效手段的条件下,以观音洞、超岸寺、铁柱宫为载体、以祈求平安为内核的宗教文化成为人们对平安生活的精神依托。街区因渡而建,反映各种文化诉求和实际需要,建成了风格迥异而又相互映衬的建筑群落--江南民居、宗教建筑、西洋建筑、民国建筑,形成了具有多样化特色的建筑文化。许多古建筑在江苏乃至全国都堪称“孤本”、“善本”,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渡口的街区是商贾汇聚之地,也是商贾文化的热土。各地商户在街区活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场所。江西会馆、广肇公所、镇江商会、利商街等正是商贾文化的结晶。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镇江成为中国最早通商开埠的港口城市,租界建筑带来的西洋文化也成为津渡文化的一部分。春秋战国时期,西津渡(蒜山渡)用作军事码头已见于历史文献。军事文化的著名传承是三国时诸葛亮周瑜西津渡蒜山定计火烧赤壁,蒜山因此得名“算山”。东晋末年,刘裕大败孙恩十万军队,成为一代小皇帝。其他诸如民俗风情、传奇传说、诗文词画、历史人物,都映射着津渡文化绚丽的光。
3、街区南屏山北濒水、依山布局、临水而建,彰显镇江城市个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镇江是一座有山有水的城市。镇江的人文历史受真山真水的滋润营养。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是镇江山水城市发展历史的缩微景观。街区依水而建,环绕云台山布局,人文景观与山水形胜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郁郁葱葱的云台山是它的天然屏幔;登上云台山,一幅大江东去的天然长卷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江南民居展示着依依江南风情,为神秘的历史遗存披上了温情的长裙,使街区成为“名城中的明珠”。不仅如此,层峦耸翠的云台山、浩浩荡荡的扬子江,作为津渡文化的自然背景,肯定是滋润她营养她孕育她又渲染了她。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对西津渡的山水人文低吟慢唱。唐人张祜著名的客家诗“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清代画家周镐的《镇江二十四景》,《西津晓渡》、《江上救生》名列其中,日本画家雪舟《镇江全景图》更是以西津渡为主景,云台山为背景,描绘了明代西津渡的繁盛景象。保护和复兴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就是保护镇江作为山水城市的发展历史。
http://www.jsw.com.cn/zjnews/2014-08/29/content_3130479.htm
关键字词: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